“改造后看著敞亮多了,環境真好。”“我喜歡熱鬧,有了電梯,上下樓串門方便了。”……11月20日上午8點,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迎來第一批45名回遷老人。在志愿者攙扶下,老人們住進了期待已久的“新家”。
讓“銀發族”過上幸福生活,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截至去年底,斜塘街道戶籍人口達7.5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1萬,占戶籍總人口的28%。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空巢化趨勢明顯,養老問題成為轄區最大的民生痛點之一。
面對這一難題,斜塘街道以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為重點,積極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初步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逐步滿足轄區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提升小康生活幸福成色。
居家養老?暖心服務送上門
“王大爺飯量大,多盛點飯!”“顧奶奶不愛吃魚,給她換成蔬菜!”早上8點半,斜塘街道頤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已經開始為老人的午餐忙碌。菜單內容豐富,包括一大葷、一小葷、一素、一湯、外加一份米飯。為了讓老人吃得放心,每個保溫桶都貼上了老人的名字,保證專人專用。
“飯菜送上門,真是省心省力。”家住淞澤一區的老人李阿連說,老伴過世后,他吃飯成了問題。“一開始是兒媳婦每天來送飯,后來街道有了送餐服務,我不用擔心給孩子們添麻煩了。”目前,轄區內有200多位老人在頤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申請了送餐服務。
居家養老服務,是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社區,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的一種新型社會養老服務模式。2014年9月,頤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彩蓮社區啟動家政服務項目,自此,斜塘街道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老人們在家里住得究竟好不好?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空巢、獨居老人的生活牽動人心。2月24日起,頤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聯合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樂惠居兩家社會機構的愛心志愿者,對39名獨居老人、55名空巢老人、53個特殘及低收入家庭中的殘疾老人進行走訪慰問,上門了解他們的需求。
“這次走訪也讓注意到,很多老人家中的設施和環境已經跟不上實際生活的需求。”相關負責人說。今年起,斜塘街道對轄區內34戶經濟困難、失能殘疾、高齡獨居的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質。“適老化改造”主要針對“如廁洗浴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輔助器具適配”四方面,項目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施工單位改造的方式,根據“需求導向、合理設計”的原則確定方案、實施改造。
蓮香新村北區的顧老伯是一位高齡獨居老人。他的子女在知曉政策后第一時間與社區聯系,為他申請了適老器材。安裝“U”形+“L”形扶手,能在必要時支撐老人完成坐下、起身、站立、轉身等動作;鋪設防滑墊,能大大降低老人因地面濕滑而摔倒的可能性;增加智能感應夜燈,可以為老人提供起夜照明……除此之外,還有適老椅、換鞋凳、放大鏡指甲剪等專為老年人設計的個性化工具。
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全覆蓋
“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就像一個大家庭。”82歲的王林根是斜塘街道彩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第一位入托老人。過去兩年來,這里就是王林根的第二個家。
“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主要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樂、助醫、助行等服務,致力于為老年人打造一個‘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斜塘街道民政條線負責人傅月明介紹。2015年1月,斜塘街道首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在荷韻社區啟動,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化教育、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5年來,斜塘街道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增至19個,實現所有社區全覆蓋,服務內容也不斷升級。
隨著社區養老的需求逐年遞增,服務人手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2018年11月,斜塘街道首次引入社會力量負責轄區內家政服務的統籌管理,以及彩蓮、蓮香、淞濤、淞澤四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日常運營,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以蓮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例,該中心通過公開招標形式引進了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首先對日間照料中心的硬件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設置了視聽室、棋牌室、閱覽室、手工室、療養按摩室等功能區,有了這些載體,就可以為老人提供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服務。”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主管謝瑩說。
目前,斜塘街道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共有14家實現社會化運營,社會化運營率70%以上。有了社會力量加持,部分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不僅可以常態化舉辦集體生日會等特色活動,以及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等節慶活動,還創新推出了足浴、體檢、盲人推拿等增值服務。針對失智老人,少數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有能力可以通過記憶力訓練、機能體操、園藝療法等方式,幫助老人控制病情,避免失智癥狀加重。
“目前,斜塘街道的社區養老服務,以綜合性社區日間照料和民政補助居家服務為主。社區的介入,有效彌補了居家養老功能的不足。”傅月明說,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內容趨于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已成為老年人離不開的“托老所”。斜塘街道將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多渠道擴大社區志愿者隊伍,全面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機構養老?專業力量增實效
閱覽室里,各類膳食、養生等主題的圖書整齊擺放;康復休閑室里,專業醫護人員的按摩服務全天候提供;舞蹈文藝室里,麻將桌、小茶幾等設施應有盡有……走進斜塘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一幅幅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場景躍然眼前。
斜塘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前身為2006年8月建成的斜塘敬老院,設備簡陋,僅有床位122張。2018年7月起,斜塘街道按照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標準,啟動了對敬老院的提升改造。工程總投資約3000萬元,占地5810平方米,床位增至180張,包括自理區、護理區、配套功能區三大區域,可為周邊社區及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學、助樂、短期照料等延伸服務,滿足半失能、失能老人的需求。今年10月,該工程全面竣工,成為蘇州工業園區首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養老中心建得好,最終目的是讓老人‘住得好’。”斜塘街道敬老院原院長黃芳說。斜塘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將充分利用完善先進的設施設備,積極創新運營模式,不斷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將養老中心打造成為基礎醫療、康復、護理、養老四位一體的養老機構,讓專業的養老服務惠及更多百姓。
目前,斜塘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服務對象包括原敬老院入住老人、民政特殊對象、本地寄養對象和社會寄養對象。按規定,本區域居民的綜合收住比例原則上不低于70%,在剩余床位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對外開放。
斜塘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副院長李知澤介紹,依托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這個“資源中心”,斜塘街道將逐步建立起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因地制宜地植入困難老人托養、社區配餐送餐、居家上門服務、留守老年人關愛、養老服務指導等一系列功能,加快實現養老由“兜底保障型”向“普惠服務型”轉變的新局面。
本文來自《蘇州日報報業集團》
想了解蘇州養老院更多資訊,請點擊:蘇州養老天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