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房、商場、學校等閑置場所均能開辦養老機構,家屬照顧長年臥床老人可休息半月,由政府埋單……16日下午,南京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出臺《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宣布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資源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廠房也能辦養老院
14日一大早,家住南京南湖的張先生來到朝天宮的禮拜寺老年公寓為90歲的父親登記。在入院登記簿上,已有50多名老人在排隊等著入院。院長許玉梅介紹,公寓130張床位,已全部住滿,排隊的老人中最長的已等了三四個月。
記者從南京民政局了解到,南京市有養老床位4萬張左右,其中主城區占一半,遠遠跟不上養老需求,城區的養老機構入住率都在80%以上,就是郊區養老機構中也有一半老人來自主城。
南京市出臺的實施意見,明確鼓勵社會力量對閑置的醫院、學校、企業廠房、商業設施、農村集體房屋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整合改造后用于養老服務。市民政局副局長趙軍介紹,南京率先突破用地性質局限,在最大范圍內為老人養老找空間。其中消防部門制訂專門辦法,在不降低技術要求的基礎上簡化手續,盡可能滿足養老機構。趙軍說,消防通過了,土地性質再轉換成養老用地就好辦多了。
有政策支持,現實卻不容樂觀。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負責人韓品嵋一直想在主城再找地方擴張,未能如愿。“閑置的場所能搞養老的,也適合做快捷酒店,做酒店租金高,人家不愿意給你做養老。”韓品嵋說,從政府鼓勵到市場可行,還有一段距離。
許玉梅也表示,禮拜寺老年公寓前身是學校,地處主城核心,是民政部門租用,前期投入千萬元改造,再交給她運營,如果按市場行情,租金至少翻一番,她可能就不干了。
為老人的需要改造家
16日晚上8點,南京棲霞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護理員徐玉萍打開手機“智能居家養老”APP,屏幕上立刻出現曹業香奶奶的家,看到曹奶奶躺在床上,神情安詳,她這才放心打開電視放松一會。
89歲的曹業香老人家住棲霞聽竹苑,和50多歲的單身兒子相依為命。曹奶奶的經濟來源負擔不起她進養老機構的費用,老人也希望和兒子住在一起,她不想離開家。現在老人住在家里養老,臥室和衛生間裝了攝像頭,馬桶有扶手,老人手腕上有安康通,遇上突發情況,一摁鍵,相應護理機構就會立即響應處置。白天徐玉萍上門為曹奶奶服務一小時,不在老人身邊時,她就經常打開APP查看老人的情況。
在發布會上,趙軍介紹,南京要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既讓老人不離開熟悉的家庭,又讓老人以實惠的價格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
在家養老,除了要有護理員上門,南京還要求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家庭要安裝攝像頭或緊急呼叫系統、浴室要改造、地面要防滑,老人常呆的場所要有扶手。南京市民政局養老處陳玉華介紹,家庭適老化改造費用在一兩萬元,但愿意這樣去做的家庭很少。技術進步為老人居家養老帶來便利,2000元左右的智能枕頭,3000多元的智能床墊,24小時監測老人身體狀況,就算家人遠在千里,也像伴在老人身邊。
政府埋單讓家屬休假
“久病床前無孝子”,家住福建路的駱先生深有感觸,6年來,他照顧著沒有記憶、大小便失禁、無法交流的母親,時感身心疲憊。
在發布會上,南京宣布建立養老“喘息服務”,由長期居家照護的失能老年人本人或監護人申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每年安排老年人短期入住養老機構或專業養老人員上門24小時照護,讓家人喘息一會。
駱先生第一時間申請,他說這6年除了妹妹和愛人短暫接手照顧母親,他離開母親的時間沒多過兩天,如果能享受到“喘息服務”,他很想外出休個短假。
南京要求享受“喘息服務”的家庭,受照料的老人的年齡要在60周歲以上;申請之日前6個月均在家庭居住,老年能力評估分值不少于80分。按這樣的標準,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照顧家屬都能享受到這項福利。
記者了解到,僅在城區就有上千家屬申請這項政府購買服務,但養老機構普遍感到猶豫,負責人糾結要不要承接。據透露,政府提出的購買價格是一天150元,一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如果將老人送到機構來,一天的照料費至少要200元。如果護理人員上門24小時全天候照料,按行情,每小時服務費至少在25元以上,24小時的費用就是600元。按現在的費用標準,估計機構要打折提供服務。
就在發布會召開時,城區不少街道就在對“喘息服務”對象進行公示。陳女士常年照料父親曾兩次暈倒在大街上,她糾結再三,還是決定放棄申請,她不想讓更多人知曉父親的晚境。“父親一生工作出色,也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無奈晚年失能失智。”陳女士說,父親生病花光了上百萬元積蓄,即便這樣,她也要盡力維護父親最后的尊嚴。
更多南京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南京養老天地網http://nj.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