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準入門檻、精簡行政審批,讓養老服務市場更開放;服務設施全覆蓋、醫養融合更深入,讓養老服務質量更高質……記者昨日從市民政局了解到,《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于日前正式印發。降低準入門檻、居家養老、醫養融合等亮點頻現,為長沙市民繪就一幅未來品質化養老的“美麗藍圖”。
專家認為,《意見》的出臺,直擊長沙養老服務業供給結構與快速增長的多元需求不匹配、市場化程度不高、服務質量不優等問題,以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亮點1
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降低準入門檻精簡行政審批
目前,長沙60歲以上老年人138.13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7.44%,其中部分失能老人18.79萬、完全失能老人3.18萬。
“銀發浪潮”涌動下的養老服務市場應該怎么發展?開放是適應時代潮流的舉措。根據《意見》,長沙將通過降低準入門檻、精簡行政審批、優化政務服務、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等舉措,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文件點擊
在市民關注的“準入門檻”熱點上,《意見》指出,按照上級部署和要求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養老服務機構在住所外設立經營場所,與住所屬同一區縣(市)工商部門登記管轄區域的,經營場所可以申請備案。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依法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范圍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
養老機構行政審批將進一步“提速”。《意見》指出,養老機構審批涉及的有關部門,應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提高行政效率。
養老服務設施項目審批流程將更優化。《意見》指出,將建立“一門受理、一并辦理”的網上并聯審批機制,壓減和理順審批事項的前置條件,統一受理申請材料、統一組織開展并聯審批、督促協調審批進度、每一階段流程限時辦結并統一告知項目建設單位審批結果。
專家觀點
“《意見》按照審批少、流程優、效率高、環境好的目標要求,在養老服務領域推動簡政放權向更深層次突破。”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關媛媛說,《意見》切實處理好了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市場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社會在養老服務供給中成為主體,政府在養老服務質量監管上更加科學。
亮點2
大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
目前,全市共有公辦、民辦養老機構188家,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841家,養老總床位數40000余張。
如何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更好滿足市民的養老服務需求?《意見》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城鄉養老服務品質、醫養融合等方面給出了答案。
文件點擊
根據《意見》,今后,長沙將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3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已建成的住宅區按每百戶20平方米開辟養老服務用房,且每處不少于200平方米。允許幾個鄰近的規模較小的新建住宅小區,集中配建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共享共用。
城鄉老年人,如何就近實現“品質養老”?《意見》指出,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短期寄養、日間托養等服務。鼓勵發展社區嵌入型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加大區縣(市)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力度,確保2020年前每個區縣(市)建成一所300張床位以上的社會福利中心。推進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鼓勵農村敬老院拓展社會養老服務。
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往往需要更方便的醫療服務。《意見》指出,建立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審批綠色通道,支持養老機構開辦符合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的老年護理院、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醫務室、門診部等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可申請基本醫療保險協議管理。床位在500張以上的大型養老機構必須創造條件建設內設護理院、醫務室、門診部,符合條件的可設置老年病醫院、老年病康復醫院。
《意見》指出,將加強商場、超市、博物館、景區等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老舊居住小區和老年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重點做好居住區緣石坡道、輪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樓梯、電梯候梯廳及轎廂等設施無障礙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優先支持貧困、失能、高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發布“長沙養老服務一張圖”,依托養老信息平臺,提供家政預約、醫療保健、緊急救助等線上線下服務。
專家觀點
關媛媛認為,引資本,可多渠道加大養老服務投入;管資金,嚴機制確保使用效能最大化;給政策,多抓手支持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管服務,全方位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亮點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目前,長沙通過給予建設補貼、設施改造補貼、運營補貼、入住費用補貼等方式,“真金白銀”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今后,長沙將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從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全市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
文件點擊
在完善土地支持政策方面,《意見》規定,對城鎮現有空閑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和利用,舉辦養老服務機構,經有關部門批準臨時改變建筑使用功能從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且連續經營1年以上的,5年內土地使用性質可暫不作變更。
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方面,《意見》指出,對符合相關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每接收一名本市戶籍60周歲以上人員,按照自理、半失能、失能和失智老人分別給予民辦養老機構每月160元、350元和500元的運營補貼。對公辦養老機構接收本市戶籍、非特困供養范圍的半失能、失能和失智老人,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給予運營補貼。市級福彩公益金對5A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給予3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和每年15萬元的運營補貼。繼續實施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繼續對本市戶籍的城區困難老年人實施基本養老服務補貼。
專家觀點
“《意見》將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多樣養老服務需求。”關媛媛指出,從養老服務設施到質量評估體系,從醫養結合到智慧養老,從城鎮到農村,市場細分更精準,服務方式更多元,政策覆蓋更全面,服務品質更優良。
更多長沙養老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長沙養老天地網http://cs.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