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市老齡委、民政局、統計局聯合印發的《2017年廣州老齡事業發展報告和老年人口數據手冊》顯示,截至2017年底,廣州戶籍老年人口161.85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8.03%。其中,越秀、海珠、荔灣三區的老齡化率分別是24.5%、24.2%與26.8%。養老成為一個全民關注的話題。2018年始,廣州市消委會歷時半年多,針對廣州市民營養老機構服務現狀開展系統性調研。
今年2月27日,廣州市消委會通報調研結果:廣州逾兩成市民傾向養老機構養老;市內養老機構服務評價總得分83.57分,成績樂觀。同時,市內民營養老機構存在供需不平衡、人員流失、資金不足、考核標準待完善等問題。
調研:“設施齊全”是養老機構優勢
本次調研中,廣州市消委會采用攔截邀約訪問、網絡調查兩種方式共回收4059份有效樣本。調研數據顯示,21.99%的線上被訪者認為有較高可能性去養老機構養老,其中有2.89%的線上被訪者認為一定會去養老機構養老。31.97%的線上被訪者較為支持父母去養老機構養老。
為何會選擇養老機構養老?37.74%受訪者認為“養老院各類設施完善,全天有專人照顧”,36.5%受訪者認為“居家養老孤獨寂寞,在養老院有集體性娛樂”。同時,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方便,能夠得到更好的醫療救助”“子女需贍養的老人多,養老院養老減輕子女負擔與壓力”“保姆素質參差不齊,請保姆擔心服務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調研還發現,廣州市民面臨的養老壓力較大。49.45%的線上被訪者需贍養兩個老人;23.94%的線上被訪者需贍養3個及以上的老人。
根據市消委會制定的“廣州市養老機構服務評價指標體系”,調查數據結果顯示:民營養老機構服務評價總得分為83.57分,評價較高。
經走訪,市內養老機構的在住老人,生活能得到切實提升和保障;入住老人融入感與歸屬感較強;民營養老機構與社區養老志愿服務形成聯動機制,就近社區經營,有利于營造融洽的街坊氛圍。走訪還證實,政府的相關政策有力推動了民營養老機構服務提升,包括稅收優惠、床位費補貼等。
困局 1
供需矛盾突出 床位緊張
調研結果顯示,廣州養老市場的供需矛盾體現在住院養老形式的床位供應緊張、全日托養老機構床位供不應求,以及目前已體現出來的供需矛盾正呈日漸加劇的趨勢。
規模稍大、功能配套齊全的全日托的養老機構床位緊缺,供不應求。位于越秀區的孝慈軒養老院有120個床位已經滿員,有100多人在申請入住的等候隊列之中。
調研發現,供需矛盾導致養老消費者在不能滿足要求時也難有更多選擇,處境被動,甚至產生矛盾糾紛。逾兩成市民傾向選擇養老機構養老的調研數據則表明,未來將有更多老年市民選擇養老機構養老,屆時供需矛盾將加深。
困局 2
人員流失資金不足 拉低服務水平
廣州市消委會表示,部分醫護照護服務人員和年輕工作人員認為在養老類機構工作沒有發展前景,人才流失大,導致養老機構無法提供較好的服務。
越秀金色晚年養老院負責人反饋雇員難:“臟活累活年輕人不接,一些肯接的文化程度過低,不愛學習。文化程度過低,不適合從事此工作。”
一些全日托養老機構出現資金自主使用不夠,甚至出現設備故障須等候資金審批而影響日常工作的情況。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教授謝紅認為,當前我國開辦養老機構是典型的微利行業甚至無利行業。近年物價上漲,經營成本增加,一些規模小、收費低的養老機構經營困難,面臨生存危機;入住老人繳費壓力增大,有時會面臨入不敷出的問題。
困局 3
考核待完善 老牌機構調整難
廣州市消委會指出,現有的相關經營和考核標準,如機構資質、管理人員工作態度、從業人員技能評定等,與民營養老機構的實際運營情況不夠匹配,未能充分發揮監管效果。
各項養老服務新規多為近幾年出臺,有部分養老院運營時間較長久。新規出臺后,原來合規的民營養老機構變為“不合規”,且受客觀條件限制,調整困難。有養老機構負責人反映,部分經營時間較長久的養老機構建設用地為集體土地、租用舊廠房等,符合當時的國情和規定,但與新規不符,導致無法正常辦理相關行政審批手續,只能分流安置已入住老人,經營多年的養老機構驟然萎縮。
建議
謹防以養老為名 的非法集資
廣州市消委會建議,包括加強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訓,擴大專業人才供應;加強探索新型健康養老產業模式,嘗試共享經濟模式;加強對老年人消費者的宣傳教育,防范以養老為名義開展的詐騙行為。
市消委會指出,應充分利用與發揮廣州院校眾多的優勢,考慮學習借鑒日本做法,鼓勵相關院校開設專門的專業課程;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加強在崗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擴大專業人才供應,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建議在提高收入的同時,進一步豐富補貼形式,由單純的床位補貼,擴展為多種補貼形式相結合,尤其是向取得相關職業技能等級的人員或者專業人才提供相應的補貼,穩固人才隊伍。
針對去年在國內數個城市發生以養老為名的非法集資案,市消委會建議加強對老年消費者的宣傳教育,防范以養老為名義開展的詐騙行為。資料顯示,2018年,北京、杭州、南京、南昌等地發生養老非法集資案件,承諾提供養老服務作為變相高回報吸引老年群體投資,給老年消費者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不法分子以養老服務、貴賓卡、養老公寓、老年產品等多種方式向老年群體非法集資。
更多廣州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廣州養老天地網http://gz.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