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可負擔,服務方便可及,今年,一些生活在武漢的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普惠養老服務。普惠養老落地武漢,得益于國家實施“全國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武漢是專項行動首批試點城市,將攜手合作方中國康養集團,為江城老年人提供普惠養老服務。
武漢普惠養老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由中國康養集團旗下養老產業投資運營和管理全資子公司——武漢楠山康養負責,其養老和醫療服務經驗,可追溯至1958年開始提供健康服務的武鋼職業健康中心。擁有30年養老機構專業運營經驗、60年大型綜合醫院管理及醫療服務經驗的武漢楠山康養,業務涵蓋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持續關愛養老社區、醫療服務等領域,是武漢市城市養老服務標準化首批試點單位、武漢市“互聯網+居家養老”統分結合模式試點單位。
2017年3月,武鋼整合旗下醫療、養老資源重新組建武漢楠山康養有限責任公司,去年12月,將其整體劃轉至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大型央企——中國誠通旗下的中國康養集團,武漢楠山康養由此步入了發展的新時代。目前,武漢楠山康養擁有三家養老院,七家醫療機構,十多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作為,武漢楠山康養將積極踐行央企社會責任,做普惠養老領軍企業,致力于成為華中地區體系完整、業態完備、商業模式成熟、社會效益顯著的健康養老綜合服務運營商。
首批入選全國城企聯動企業
先行先試貢獻普惠養老“楠山經驗”
南鄰幼兒園,對面是南干渠公園,最近幾個月,位于青山區冶金街104小區的一家養老院正在加緊施工。這家養老院名為楠山·悅成惠養老院,是武漢楠山康養在“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中打造的首個社區養老示范院。
據了解,楠山·悅成惠養老院總投資近兩千萬元,6層樓共設養老床位109張,計劃今年7月投入運營。養老院1樓設有中醫康復室、長者餐廳和智能安防監控室,2-6樓為老人居住標準間,單廊封閉式陽臺可觀景和散步。此外,養老院還配置有閱覽室、棋牌室、室內外健身器材、康復活動室等多個功能室。
緩沖防滑地膠、人體工程學輔助功能床、坐高立足式馬桶、圓弧降高書架、適高緩沖鞋柜……小而精的楠山·悅成惠養老院,在房間的適老化設計上做足了功夫。
武漢楠山康養有關負責人介紹,養老院取名“楠山·悅成惠”別有深意:“悅”字體現的是養老服務的價值,讓長者及家屬心情愉悅;“成”字取于“城企聯動”、“城市社區養老院”中“cheng”諧音;“惠”體現養老院“普惠養老”的本質。
普惠養老服務是在基本養老服務以外,面向廣大老年人的、靠市場供給、由政策引導的一種服務。今年2月,“全國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正式啟動,武漢成為首批試點城市,合作方為中國康養集團。中國康養集團旗下武漢楠山康養將推進武漢養老服務骨干網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為江城老年人提供普惠養老服務,同時將為今后在全國普遍實施專項行動提供示范經驗。
武漢為實施“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出臺37項政策,15年合作期內,武漢楠山康養在武漢新增不少于 10000張養老床位(護理型床位不少于50%),其中8000張為普惠性養老服務床位,今年將建設1200多張,服務價格不高于本地公辦福利院。
武漢楠山康養負責人表示,楠山康養將依托中國誠通和中國康養集團在資產經營、資本運作、康養資源整合、康養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踐行央企社會責任,爭做普惠養老領軍企業,先行先試為普惠養老發展貢獻“楠山經驗”,讓江城老年人享受到價格合理、方便可及的普惠養老服務。
整合閑置醫療資源
聚力打造楠山特色醫養融合模式
上個月,漢陽區月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樓養老病房迎來新生,經過一番改造,它成為了擁有30張養老床位的楠山·月湖惠養老院。此前,醫養融合停留在了概念階段。
漢陽區月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稱漢鋼醫院,是武漢楠山康養旗下的醫療機構,2000年成為武漢市首批醫保定點醫療機構,2008年開設養老病房,開始提供老人護理服務。今年初,武漢楠山康養對漢鋼醫院進行投資改造,將其打造成為首個醫養結合示范點,5月份開始對外營業。
漢鋼醫院1樓開設預防保健科、內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康復醫學科、醫學檢驗科等多個科室,2樓是中醫堂。醫療資源整合后,1樓用于日常診斷及治療,2樓提供健康管理及中醫康復服務,3樓為養老專用病床,共30張養老床位。未來,楠山康養將投資對漢鋼醫院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最終將其打造成為擁有約150張集老年病慢性病治療、養老護理、中醫康復服務為一體的醫養結合示范機構。
樓上養老,樓下刷醫保看病,漢鋼醫院轉型升級,是武漢楠山康養整合閑置醫療資源,聚力打造楠山特色醫養融合模式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武漢楠山康養通過對現有7家醫療實體實行資源整合,以漢鋼醫院等旗下醫療機構為試點,將部分閑置醫療床位升級改造為醫養結合床位,利用醫院本身的醫療資源開展醫養融合業務,為機構養老和高端養老提供配套醫療服務,打造醫養融合新業態。
武漢楠山康養的發展定位,是以醫養融合為特色,以“機構養老、醫療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持續關愛養老社區”為主軸,打造普惠型、大眾型的康養服務項目。
本文來自《長江日報》—徐錦博 王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