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印發了《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 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提高家政、養老、育幼等領域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并明確提出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
《意見》指出,要加強統籌規劃,將社會服務產業緊缺領域人才培養培訓工作與學科專業調整,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建設等同步設計、優先部署;針對行業發展不同領域、不同模式、不同業態對人才的差異化需求,以服務家政服務、健康管理、養老照護、母嬰照護等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重點,兼顧考慮儲備社會服務新業態急需人才,分層分類推進培養培訓;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重,統籌推進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資助、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人才培養培訓各環節,提高專業人才供給規模和質量。
《意見》共提出13項任務措施。其中,首要任務是完善學科專業布局,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目錄,及時增設相關領域本專科專業。以面向社區居民的家政服務、養老服務、中醫藥健康服務、托育托幼等緊缺領域為重點,對接管理、經營、服務、供應鏈等崗位需求,合理確定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類型、層次學歷教育相關專業和職業培訓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
《意見》指出,要加快培養適應新業態、新模式需要的復合型創新人才。鼓勵引導普通本科高校主動適應社會服務產業發展需要,設置家政學、中醫康復學、中醫養生學、老年醫學、康復治療學、心理學、護理學和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
本文來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