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記者11月1日從蘇州市吳中區民政局獲悉,國家工信部對入圍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進行公示,吳中區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入選2019年示范基地名單,為全省首個入選的地區。吳中區將以此為基礎,打造一座“養老網上商城”,為全區域老年人提供更多普惠式、多樣化的養老服務。
與此同時,吳中區長橋街道、木瀆鎮、臨湖鎮、光福鎮還入選了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占全省入圍數量的三分之二。吳中“互聯網+養老”模式,為全省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徑。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把居家、機構、社區的養老資源都整合到一張網上。通過智能化,實現決策科學化、服務規范化、市場供應有效化。目前看來,智慧養老是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最關鍵抓手,也是整合資源的有效平臺。日后,智慧養老服務內容將向全社會開放,可以作為所有老人選擇護理機構的指南和參考。”吳中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健全老有所養等方面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是黨中央提出來的重點方面。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的養老服務,將是老有所養的重要內容,當前階段要重點解決多數人的養老問題,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當前,人口深度老齡化時代已經到來,90%以上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如何為最廣泛的老年人群體提供普惠式服務?吳中區探索的做法是,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上改革試點,運用“互聯網+”思維,投入運營智慧養老云服務平臺,并對接蘇州市老年人口信息數據庫,以信息化推動全區養老服務全面提質增效。
記者看到,智慧養老云服務平臺下設養老機構、居家養老、尊老金、能力評估、質量評估管理等子平臺。養老服務的業務辦理、資金發放、綜合監管、數據統計分析和科學決策等信息“一網打盡”。
吳中區還要借此打造一個“養老網上商城”,用戶只要點入進去,即可根據自己需求選擇相應的居家、社區、機構等各種類型的養老服務。
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的剛需,醫養深度融合數據被納入智慧養老云服務平臺,居民健康檔案、全區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養老信息系統無縫對接,已實現信息互聯互通。
目前,當地公辦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已實現全覆蓋,日間照料中心內設護理站,并享受政府給予的建設及運營等補貼。居家失能老人家庭可以通過智慧養老平臺,獲取康復護理項目的信息,及時精準地享受到“醫、養、康、護”日間照料和護理服務。
大數據分析還顯示,“長期照護險”能緩解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的護理資金壓力,讓這些家庭更從容地應對長期護理的狀況。今年1-5月,吳中區已有566名中、重度失能人員經評估符合享受長期照護險待遇,其中居家人數為465人。
互聯網+養老,能做的事還有很多。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內養老設施電氣火災事故頻發,據統計,養老機構有70%的安全事故來源于非安全用電,給老年人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
今年,吳中區探索在全區養老機構中推廣“智慧用電”安全管理系統,已有12家養老機構試點安裝,效果已經顯現。今年8月8日上午,一場大雨過后,安靜的蘇州煜康護理院監控室突然響起一陣警報聲,居住一號樓的老人們發現斷電了。幾乎同時,負責人仇明珠手機上收到了預警短信,短信內容顯示線路溫度異常。院長立即安排專業人員上門檢修,發現是因為下雨導致配電箱漏水,引起短路和線路溫度升高,幸虧系統及時報警,沒有產生更大的危害。
未來,吳中區還將探索互聯網、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在養老服務中的創新應用,讓當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幸福、更安全。
交匯點記者 唐悅
責編:張紅
文章來源:交匯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