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社會福利院作為貴陽市政府直屬的公益性養老機構,始終秉承著"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服務理念,為特殊困難群體構建起全方位的保障體系。該院主要承擔政府兜底保障職能,重點為城鎮"三無"人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救助站無法遣返的智障人員提供生活照料,同時面向社會收住高齡、失能、失獨及經濟困難的孤寡老人,特別設立了臨終關懷專區,通過專業醫護團隊實施24小時生命體征監測、疼痛管理和心理疏導,讓每位長者都能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在醫療保障方面,院內配備標準化醫務室,與三甲醫院建立綠色就診通道,實現血常規、心電圖等基礎檢查即時可查。即將投入使用的康復樓引進價值30余萬元的先進設備,涵蓋熏蒸治療機、水療按摩床、電動起立床等康復器械,通過與專業康復機構合作培養技術團隊,形成以神經康復、骨關節康復為特色的治療體系。針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創新采用"運動療法+作業療法+中醫推拿"的三聯康復方案,有效提升肢體功能恢復率。
生活照料服務嚴格遵循民政部《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建立分級護理制度。對失能老人實施"五助"服務:助浴采用全自動升降洗浴設備,助餐提供糖尿病餐、痛風餐等7種特殊膳食,助醫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全覆蓋,助行配備爬樓機與全地形輪椅,助急安裝智能呼叫系統確保3分鐘響應。特別在認知癥照護方面,設置懷舊療法室、感官刺激室等專業空間,通過音樂治療、園藝療法延緩病情發展。
精神文化服務構建"四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的娛樂體系,春季組織踏青采茶、夏季開展消夏晚會、秋季舉辦重陽詩會、冬季安排暖冬觀影。院內特設書畫創作室、手工坊、戲曲排練廳等文化空間,定期邀請專業教師開展智能手機應用、反詐知識等適老化培訓。針對家庭送養老人,首創"代際融合"項目,通過組織中小學生志愿服務、親子互動日等活動,有效緩解老人的社會疏離感。
在環境建設方面,15000平方米的院區內精心規劃中心花園、康養步道、園藝療愈區等生態空間,4480平方米綠化區域種植有安神助眠的薰衣草、驅蚊的香葉天竺葵等功能性植物。三大休養區均配備無障礙設施,房間內安裝智能環境監測系統,實時調控溫濕度、PM2.5等指標。即將啟用的福壽園采用適老化設計,衛浴間配備電動平移門、防滑地膠,床頭設置氧氣終端和負壓吸痰裝置,充分滿足醫養結合需求。
作為貴陽市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支撐,該院積極探索"公建民營"改革,在保持公益屬性的基礎上引入專業管理團隊,建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定期開展家屬開放日、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等方式,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在2023年全省養老機構評估中獲得5A級評定,成為貴陽市公辦養老機構的示范標桿。
本站所展示的文字、圖片、價格等項目介紹存在時效性,項目最新情況以現場參觀及咨詢為準。本站展示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