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十四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公布,明確了未來五年成都市養老服務業四大發展目標,養老服務多元供給體系更加完善、養老服務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養老服務產業創新融合提質升級、養老服務發展要素支撐持續增強。
《規劃》指出,到2025年,成都市將力爭實現所有街道和有條件的鎮至少建成1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每個區(市、縣)至少建成1所以農村特困失能、殘疾老年人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新增普惠養老床位1萬張,養老床位結構進一步優化,護理型床位占比超過60%,服務能力大幅增強。
養老服務發展質量方面,到202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5%,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比例≥55%,95%以上的養老機構達到《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國家標準,服務質量綜合滿意率達到85%以上;養老服務產業創新融合方面,到2025年,養老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的比重顯著提升,成都市機構養老、居家社區生活照料和護理等服務提供1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 養老服務發展要素支撐方面,到2025年,養老服務業政策法規體系建立健全,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意識顯著增強,支持和參與養老服務的氛圍更加濃厚,養老志愿服務廣泛開展,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得到進一步弘揚。
《規劃》還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成都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內容,涉及提升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水平、促進普惠養老服務提質擴面、推動養老服務產業多元發展、推進醫養結合康養融合發展、賦能養老品牌升級品質發展、大力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夯實養老服務發展支撐體系七大方面。其中提到,通過健全養老保險體系、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推進兜底整體解決,完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通過堅持發揮公益屬性、提升長期照護水平、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強化公辦機構保障作用;通過提高服務質量效率、推進資源統籌整合、大力發展互助養老,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如何大力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規劃》明確,通過完善適老公共服務標準、推進適老公共設施改造、增加“老有所樂”服務場景,推進適老公共服務建設;通過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揮老齡人才作用、推動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營造老有所為社會環境;通過加強老年人口法律服務、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嚴厲打擊涉老違法犯罪,切實加強老年權益保障;通過推進幸福家庭創建、強化公共道德約束、加強老年社會優待,弘揚孝老敬老傳統美德。
本文來自《新華網》—蔣燕
想了解成都養老院更多資訊,請點擊:成都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