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蘋果汁富含膳食纖維;火龍果奶昔添加酸奶、牛奶,既含維生素C又補充鈣質和益生菌;小面包小燒餅由機構面點師自制,低油低糖。”來自臺灣的年輕營養顧問李思樺一一介紹道。
不同顏色的食品和飲料盛放在精致的杯碟里,令人心情愉悅、食欲大開。13日,在位于南京江寧區的新型養老機構——朗詩常青藤·南京上元大街站,記者體味別致的“助老下午茶”。
朗詩常青藤服務運營部經理呂育陞告訴記者,機構將定期對老人進行營養狀態評估,根據不同身體狀況科學安排餐食,比如,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要控制主食,患高血脂的老人控制肉類食品。呂育陞說,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理后,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大多會有好轉。
“助老下午茶”之后,又一個特別的體驗開始了。
雙臂、雙腿綁上灌鉛沙袋,戴上讓視線模糊的眼鏡、讓聽力下降的耳套……穿上這套來自日本的“擬老服”裝備,記者腳步變得遲緩,雙手也變得不聽使喚,聽不清、看不明,昏沉感頓時襲來。
護理人員“介護士”將床上不能動彈的“老人”抱進輪椅,平緩推行。“設施長”余英枝告訴記者,扶老人起身再抱到輪椅上,這一系列動作看起來很費勁,但經過專業培訓后,很多女護士都能較為輕松地完成。
“介護士”“設施長”,這些稱謂均從養老產業發達的日本引進。讓人意外的是,在這里工作的“介護士”基本都是90后。“介護士”小劉,5年前畢業于鐘山職業技術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她坦言,老年護理工作的社會認同度并不高,養老機構很難招到年輕人。但是在這里,有海外專家進行專業培訓,職業前景可期,可以更好地提升并體現自己的價值。
呂育陞說,國內有70多家大專院校開設養老專業,他們與其中60多家院校簽約,畢業生源源不斷。這些年輕人充實到養老隊伍中,再經過進一步的護理手段、醫學常識、老人情緒照料培訓,提升養老專業化水平。年輕人充滿熱情,善于溝通,讓老人更充實更歡樂。
漫步這處建筑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養老場所,適老化設計和人性化細節處處可見——公共走道、休閑區、坐便器等區域全部安裝安全扶手,方便老人起立,行動無障礙;地面平整無高差,方便輪椅使用者,鋪設防滑墊,防止摔滑;康復設施與生活區域無縫對接;扶手和臺盆的高度都有講究,以適應老年人使用需求;衛生間設置“緊急呼叫”按鈕。
呂育陞介紹說,他們希望給老人提供有質量的晚年生活,所以不會走“醫養融合”的路徑,而是以“養”為主,這也是借鑒日本、歐美等地的經驗,讓老人像居住在家里一樣。
這家將于月底開放的養老機構,試水海外養老模式,融“喘息服務”、家庭養老及休閑療養等為一體,每月收費5000元至1萬元不等,給養老需求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更多南京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南京養老天地網http://nj.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