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18部門發布《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記者注意到,《行動方案》涵蓋了托幼、上學、就醫、養老等多個社會關注領域,提出了具體目標及要求。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8年;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養老床位中護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
同時,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體系初步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旅游經濟穩步增長,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群眾身體素質穩步增強,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家政培訓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行業規范化建設進一步鞏固。
在養老方面,《行動方案》提出:
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繼續加強公辦養老機構建設,落實新建城區、居住(小)區按照人均不少于 0.1 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養6老服務設施,穩步提高護理型床位占比。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綜合評估制度,優先滿足失能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達標工程, 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托底保障能力。鼓勵有條件的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農村敬老院),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 逐步為農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償或無償的集中托養服務。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推動50%的鄉鎮建有1所農村養老服務機構。
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大于90%,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普遍建立,“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
此外,推動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支持境內外資本投資舉辦養老機構,落實同等優惠政策。深化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登記制度改革,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養老服務。開展城企協同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行動計劃。
加強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包括預防、保健、治療、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的綜合性、連續性的服務體系。 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推動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加強合作。推廣老年人健康體檢,到 2022 年,基本實現 65 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全覆蓋。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老年醫療服務需求強烈的地區,可依據現有醫療機構,以多種形式加強老年專業醫療機構能力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老年人醫療、康復、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提高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推進醫養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患病期治療、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支持適合老年人的智能化產品、 健康管理設備、健康養老移動應用軟件(APP)等設計開發,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到 2020年全面實施全國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等級評定工作。
更多北京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北京養老天地網
http://bj.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