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醫養結合”,銅川優勢多多
上世紀90年代,銅川由于煤煙和水泥企業粉塵排放造成的嚴重大氣污染,一度淪為“衛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環境優美,藍天白云已成為常態,空氣質量持續變好,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銅川市總面積3881.1平方公里,轄三區一縣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鎮化率65.9%,森林覆蓋率46.5%,空氣年優良天數超過230天,2018年優良天數235天,關中領先。常住人口80.37萬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3.79萬人,占總人口的17.16%。“一代藥王故里,千年養生福地”是銅川的城市名片。自2016年6 月,銅川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以來,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力推孫思邈中醫藥養生理念,著力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新格局,走出一條醫養結合、康養一體、老年及社區綜合服務相結合的發展新路,“健康養生示范城市”的時代新形象正在巍然形成。
布局“全域康養”,優惠政策引導
銅川市市長李智遠提出了創建健康城市,將醫療健康產業、衛生健康產業、康養產業,融入到旅游、文化、體育、教育產業中去,打造出高規格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及醫療中心,使銅川的衛生健康養老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的體系。銅川市以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市和醫養結合試點為統攬,決心成為名副其實的“健康之城、養生之都”。編制了銅川康養產業規劃和銅川國家老年公園規劃,將打造以國家級老年公園為標桿,以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和康養社區為支撐,以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為基礎的康養服務體系,真正把銅川建成孫思邈養生體驗區、國家醫養結合示范區、健康中國試驗區,全國一流養老目的地。目前,國家老年公園已經完成規劃設計,市、區縣級示范性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城鄉養老服務設施也正在按照醫養結合的路子加快改造提升,傳統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正在向醫養結合康養產業方向轉型發展。
近幾年來,銅川市在規劃、土地、人才、投融資、財稅、價格、醫保等方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銅川市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工作試點實施方案》《關于支持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提升農村幸福院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等17份相關政策措施,多角度、多方面對醫養結合產業發展給予更大范圍、更大力度的鼓勵支持,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和支持采取PPP、股權合作、公建民營等方式,加快醫養結合機構建設,形成品牌化、專業化、職業化的養老產業;市級福彩公益金可直接用于補貼在銅國有企業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免費為特殊困難老年群體提供上門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力量舉辦醫養機構每張床位由市財政一次性給予1萬元補助;鼓勵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打造中醫藥醫養結合示范基地,投資金額達到300萬元以上的,按照實際投資資金0.5%進行獎勵,單個項目獎勵不超過100萬元。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內容,彰顯了銅川市發展醫養結合的決心和信心,也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和資金來銅投資健康養老產業,迅速補齊銅川大型高品質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空白的短板。
銅川市、區級示范性養老機構采取PPP、股權合作和公建民營模式實現政府投資0.575億元,帶動社會投資7.718億元。北京藍十紅醫學研究院、榮華集團、中國養老產業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公司來銅投資養老社區。培育發展居家養老類社會組織10個,承接政府援助居家養老服務和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管理,建成投入使用的39個日間照料中心交由社會力量運營的16個,占比41%。工礦企業、醫院轉型發展養老服務,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也形成新的產業發展鏈條。
銅川“醫養結合”發展如火如荼,遍地開花
截至目前,銅川市有醫院12個,其中5個醫院設立了老年科。建成覆蓋全市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中心1個、建設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446個,其中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59個,建設養老機構16個,累計建成養老床位5400余張,床位擁有率達到39.16‰,護理型床位超過10%,2020年將超過30%。建成的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全部采取與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內設衛生室實現醫養結合,新建的養老機構直接配套建設醫療機構實現醫養結合,實現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率100%;城鄉養老服務設施采取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村衛生室合并建設或簽訂服務協議推進醫養結合,已有2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并建設,30個村衛生室設在了農村幸福院內,73個幸福院與村衛生室建立了協作關系。
更多陜西銅川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銅川養老天地網http://tongchuan.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陜西新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