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實施養老設施主要指標數量“倍增”計劃,到2022年,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分中心)將從現在已建成的180家,增至不少于400家。強化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包括建立“紅名單”和“黑名單”制度。
上海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底,全市戶籍老年人口達503.28萬,占戶籍總人口34.4%;80歲及以上戶籍高齡老年人口81.67萬,占戶籍老年人口16.2%。
《上海市深化養老服務實施方案(2019-2022年)》近日印發。在養老設施主要指標數量上,方案提出,到2022年,上海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分中心)要在街鎮全覆蓋的基礎上實現“翻番”,不少于400家;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場所總量實現“翻番”,達到1600家。同時,結構更加優化,到2022年,養老機構床位數在確保不低于全市戶籍老年人口3%,即17.5萬張的基礎上,護理型床位數要達到總床位的60%。
上海明確,將把社區嵌入式養老作為首選模式持續推進,在1個街鎮范圍內構建起“1+2+3”的養老服務網絡。所謂“1”,是指“一個15分鐘養老服務圈”;“2”是實現“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家門口服務站點”的兩級服務供給;“3”是實現“三大服務場景”,即讓老年人在“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或“家門口服務站點”或“直接在自己家里”接受養老服務。
方案提出,明確建立“紅名單”和“黑名單”制度,將信用信息作為各項支持政策的重要衡量因素,特別是對“黑名單”中的失信主體,要加大懲戒,用信用約束行為。
更多上海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上海養老天地網
http://sh.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新華網》—吳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