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實施《云南省養老機構照護標準(試行)》,制定老年人能力評估、分級照護和照護質量評價標準,讓老年人過上有質量的晚年生活。
如何評估老年人能力?
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主要從日常生活活動、精神狀態、感知覺與溝通和社會參與四個方面進行,4個一級指標下分設22個二級指標進行評估。
《照護標準》明確,該評估結果將作為老年人入院、轉院、制定照護計劃和預防風險的依據,也是養老機構照護分級的重要依據。養老機構要根據老年人不同的能力分級和需求,制定相匹配的照護等級和計劃,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安全。對于出現精神異常或自殺自傷或殺人傾向的老年人,可交由醫療結構的醫生評估、診斷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如評估對象及法定監護人對首次評估或持續評估的結論有異議時,可在收到評估結論告知單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申請復核評估。
如何實現分級照護?
照護定級主要包括個案評估、制定照護級別、制定護理計劃、提供服務以及監督評價等。根據《照護標準》,老年人護理等級分為特級照護、三級照護、二級照護、一級照護4個等級。分級主要按照老年人能力評估進行評定,確定老年人自理能力情況,包括生活完全自理、生活基本自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不能自理4種情況。同時,依據老年人自理能力情況、病情及個性需求,確定老年人護理分級。按照要求,養老護理人員每半年要對根據老年人自理能力情況、病情變化等進行復評,動態調整老年人的護理分級。
特級護理
符合中風后遺癥,各種慢性病后期造成嚴重功能障礙;長期臥床,不能自行翻身;極嚴重功能障礙,巴氏評分<20 分等情形之一。
照護內容:除了保持環境衛生、個人衛生,養老護理人員還要協助床上大小便,為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做到勤查看、勤換洗、勤翻身、及時更換衣被;攙扶行走不便的老人如廁,防止摔倒;對長期臥床和坐輪椅的老年人酌情使用減壓用品;每2小時更換體位1次,必要時每1小時更換1次,定時檢查皮膚受壓情況,若出現壓瘡,應進行壓瘡護理;還要實行24小時值班,及時了解老年人需求,提供所需服務,每0.5小時~1小時巡查一次,等等。
三級護理
符合各類慢性病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明顯器官功能障礙;年老體弱,行動不便,需使用助行器具者;嚴重功能障礙,巴氏評分25~45分;需協助進食,協助處理大小便;需要協助沐浴;需要督促、指導服藥;能自我管理財務等情形之一。
二級護理
符合中度功能缺陷,巴氏評分50~70分;MMSE評分正常,無精神心理問題;能參加園區內一些興趣活動和體育健身活動;能自我管理財務等情形之一,可確定為二級護理。
一級護理
符合輕度功能缺陷或完全自理,巴氏評分> 70分;MMSE評分正常,無精神心理問題;能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勞動;經濟上能自理等情形之一。
照護質量如何評價?
《照護標準》提出,要根據老年人分級照護級別進行質量評價,評價主要從結構、過程、結果三個相互作用的要素進行百分制量化考評,具體細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評價細則。
《照護標準》還明確,最終的評價報告可根據評價目的,選擇適當形式報告評價結果,如企業自查、行業發布、行業及政府聯合發布、第三方評價機構發布等。
官方解讀
填補了云南老年人照護領域標準空白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成為不少家庭的負擔。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老年護理和照護,并正在加快推動制定老年照護評估標準,通過評估決定適合老年人的照護方式。護理服務也已逐漸從醫療機構延伸到社區和家庭,為公眾提供老年護理、慢病管理、康復護理、長期照護、臨終關懷等多種服務。
據悉,截至2017年底,我國注冊護士總數超過380萬人,但供需之間的缺口還比較大。下一步將大力發展老年護理和老年照護,加強老年護理員的隊伍建設。
云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實行的養老機構照護服務系列標準,從老年人能力評估,到分級照護內容與要求規范,再到照護質量評價方法與程序規定,將老年人照護服務的全流程進行串聯,提升了管理的一致性和規范化,并且堅持持續提升和改進。編制標準技術內容時,充分結合了云南省養老服務行業的特色,在評價指標體系和等級照護內容和要求中融入了云南的飲食、風俗、宗教信仰等地方特色內容,更具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在當前國家大力支持各地開展養老服務行業標準化建設與提升的大背景下,此三項標準填補了云南省在老年人照護領域的標準空白,初步建構起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分級照護和照護質量評價一體化的標準體系雛形,為后續標準完善和提升提供有力指導。
其中,“照護定級是為了能夠讓入住老人享受機構提供的安全、安定的生活,同時也為養老機構合理收費提供依據和基準。”省民政廳相關人員表示。
更多昆明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昆明養老天地網http://km.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春城晚報》—宋金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