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4msic"></abbr>
  • <center id="4msic"></center>
  • 養老資訊

    風口上的養老產業

    2019-05-28 09:55:00

    20多位白發老人坐在輪椅上,依次排開圍成一圈,集體歡歌。旁邊站著的年輕護理人員,也不時被他們的快樂感染。

    看到如此溫馨畫面,這家養老院的總經理王小龍備感欣慰和滿足。但談及養老院的運營情況,不安和憂慮立刻浮到臉上。雖然入住率近100%,還有不少老人在排隊等待入院,但養老院仍只能勉強維持。

    需求旺盛,運營維艱。這是當前養老產業理想與現實的一個縮影。

    中國正在經歷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的老齡化進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49億人。隨著老齡人口增速持續不斷提升,多份研究報告預計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3.5-4億,占比四分之一左右。

    沉重的民生負擔的另一面,是發展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預測,到2030年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高達13萬億元。

    產業空間充滿想象力,已有多路資本在爭相搶占這一“風口”。運營成本高、機構難以盈利、支持政策尚待完善等難題,不斷在發展中顯露,也不斷在發展中求解。社會資本對養老服務盈利模式的大膽探索,從未像現在這樣急切。

    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加大護理人才培訓力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養老服務,近年接連出臺措施,為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助力紓困。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還專門發布《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對推動養老服務發展做出全面而具體的部署。

    在“有形之手”的推動下,養老的“風口”顯現越來越多的機會。

    稀缺的床位

    “還得再等等。”面對上門而來的老人,王小龍總是一臉歉意。他幾年前在北京創辦了寸草春暉和平里養老院,第二年就實現近100%的入住率,不少老人只能排隊等著入院。

    同樣感受到養老服務市場旺盛需求的還有張瀅。2017年,拿著600萬元投資,她在北京朝陽區亞運村地區開了一家只有27張床位的微型養老院,入住老人一直維持在20位以上。

    據官方和行業資料,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有330萬老年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等需要照護的老人有將近30萬人,但養老機構床位只有12萬張,這意味著近三分之二的老人享受不到機構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舉國正在走向深度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業界主流意見認為“9073”的養老格局是較理想的狀態,即90%老年人依托社區居家養老,7%老年人在社區養老,3%老年人為機構養老。不過,即便以居家養老為主流,缺口依然存在。根據國際規律,每千人養老床位50張計算,中國未來養老床位需求為1110萬張。

    民政部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養老服務床位共746.4萬張,其中養老機構床位數共392.8萬張,社區養老床位數353.6萬張。照此口徑計算,缺口超過360萬張。

    即使在財力較雄厚的一線城市,床位緊張也已是普遍現象。公開報道顯示,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僅能提供1100張床位,而排隊登記的老人一度超過了10000人,是可供應床位數量的10倍。上海靜安區公辦民營的樂寧老年福利院僅能提供167張床位,由于報名人眾多,導致出現了一個床位需要等待近十年的情況。

    科銳國際副總裁段立新表示,由于目前中國養老產業整體還處在較為初級的階段,具備高品質服務且價格易被接受的養老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優質的養老床位成了一種稀缺資源。

    盈利之難

    盡管不缺需求,但王小龍也不敢輕易擴大規模。他很清楚,增員不一定增效。

    民政部曾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于虧損狀態,能盈利的不足9%。

    在堅持了7年之后,北京西城區的廣外老年公寓在今年開始盈利,這是屬于罕見的“9%”之內。廣外老年公寓負責人介紹,該機構共有床位200余張,2012年開始一期建設,2015年二期建設,先后兩次共投入資金1200余萬元,7年苦心經營才觸摸到盈利的邊緣。

    位于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總投資近60億元,一期2300張床位于2016年全部住滿,二期近8000張床位于2018年10月正式開放入住,目前已入住近3000位老人。這在業界也是屬于經營情況較好的大型持續照護型養老社區。

    燕達集團副總裁李海燕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不計算前期投資和折舊的情況下,一期可以實現微利,但是整體收回投資甚至盈利還需要很長的路。“是依靠其他領域的收入在支撐養老板塊的發展。”

    另一家房地產背景的大型養老社區高管則對記者表示:“董事長給的是限虧指標。”按照業界的說法,民營養老機構空置率高達50%,建在遠郊的大型養老社區空置率更高,而通常養老機構入住率要達到70%才有望達到運營階段的盈虧平衡。

    遠郊的重資產大項目盈利難,開設在市區的中小型養老機構,雖然投資較少、入住率高,想要盈利也并非易事。

    王小龍介紹,較高的房租和人力成本是盈利困難的主要原因。由于地處市區,每年都會面臨一定比例的房租上漲;養老行業收入相對較低,造成企業長期面臨招工難和工資上漲;此外,為大量護理人員繳納社保等支出,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滿員尚且難以盈利,對于那些入住率比較低的民營養老機構來說,虧損更是常態。“收費高了沒人愿意來,收費低了又支撐不起成本,上下各有一個天花板,日子很難過。”一位業內人士訴苦道。

    發力社區主戰場

    與容量有限的機構養老相比,居家和社區養老覆蓋人群更大。

    “9073”格局的一個例證是,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曾在一次公開論壇上介紹,通過統計和調研發現,2016年北京市有養老許可證的養老機構460家,居住了41000多位老年人,與北京市60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人口規模進行比較,只有1.3%的北京市戶籍老人居住在養老機構,有98.7%的北京市戶籍老人在家養老。

    選擇在家里養老,如何將居家和機構的服務相結合是老人和子女的家庭需求痛點。

    現實生活中,在少子化、空巢化和老齡化的壓力下,很多原本由家庭提供養老服務的老人被推向了社會。社區養老兼具機構養老和家庭養老優勢,正在養老體系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表態,政府要扶持發展就近可及、普惠公平、安全可靠的社區養老托幼服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認為,就近養老未來仍將是大多數人常態化的選擇,是政府對接市場需求、引導社會供給做出的理性安排。

    張瀅的養老院里,配有康復師、護士和護理員,可以提供居家、社區、機構等較為全面的養老服務。養老院功能上類似于養老驛站,不單是提供一個養老場所,還將輻射社區,為居家養老提供服務。

    她告訴記者,之所以要做到小而全,是因為在漫長的養老階段,老年人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需求的變化。同一個老人,可能今天需要日間照料、助餐、助潔;一場小病就可能不能自理,需要全天候的照料,單純的一種模式很難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截至目前,張瀅團隊已經依托機構將近300名護老保姆送到附近需要服務的老人身邊,同時還有20多位平均年齡超過85歲的老人在養老院長住。

    張瀅認為,開業近兩年來,養老院經營情況日漸見好,和她精準對標社區需求關系密切。“如果在五環外,同樣的條件,考慮到探望困難、生活環境改變、就醫不便等因素,估計很少會有人入住。”

    對于這樣的探索,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認同:社區是應對老齡社會的主戰場,只有在社區層面解決好養老問題,才能讓絕大多數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探路新模式

    在王小龍看來,打通機構、社區和居家的融合養老模式,是中小養老機構實現盈利的一條有效途徑。而對那些較大型的養老機構來說,探索出來一條有效的盈利模式可能要困難得多。

    “在我退休前,我一定要把萬科養老業務做好了再離開!”2017年3月,在萬科業績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曾喊出了這樣的狠話。

    狠話背后是這家地產龍頭在養老服務行業的階段性慘淡局面。早在2003年,萬科就已進入到養老行業,并在2010年將養老產業列入三大戰略之一。到2018年,萬科的養老項目約為170個,覆蓋全國多個城市,但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

    郁亮的看法是主流意見:養老業務是個趨勢,有很大的市場,但實現盈利仍有待探索。

    這一探索在地產界從未間斷過。據業內人士介紹,地產公司進入養老產業的盈利點是地產增值。配備各種養老輔助設施,滿足老人在家養老需求,也成為房企的一大產品賣點。

    圍繞這一需求,房企推出了不同形式的養老服務產品。如遠洋地產推出了“閉環式服務生態”模式,基于社會短期托老需求,整合遠洋自身服務資源形成閉環式服務生態,聚焦社區公益,為社區老人提供免費、高質量的社區養老短期照料服務。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房地產室副主任任榮榮看來,房企在養老業務方面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是因為養老服務需求的高峰目前可能還未正式出現。隨著老年人群逐步增加,養老需求的最高峰或許會在2027年前后出現,屆時房企的養老地產業務也將迎來真正的春天。

    大手筆布局養老服務產業的還有保險機構。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等8家機構投資29個養老社區項目,計劃投資金額678.2億元,床位數超過4萬張。

    保險機構往往將保險產品與養老服務捆綁,投資養老社區項目,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而且可直接帶動起保險產品的銷售。以太平保險的上海“梧桐人家”為例,購買相關養老保險產品的客戶,可以獲得優先入住養老社區的資格。

    當前保險機構投資建設的一批高品質養老社區,適應了一部分中高端老人及其家庭的需要。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醒,保險產品與養老社區的銷售對接只是淺層次的,如何將虛擬的金融保險產品與現實的醫養實體服務結合,仍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養老社區投資規模大、回收周期長、回報率低,做成規模實現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式難題”

    在多位受訪人士看來,任何一種盈利模式的探索,都離不開一個關鍵問題:老年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較弱。很多養老機構入住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不愿住,二是住不起。而后者更為普遍。

    張瀅說,目前養老服務的剛需客戶主要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習慣節儉,很難接受價格較高的養老服務;同時,由于長期形成的養老有政府支持等觀念,許多老年人并沒有為養老服務付費的習慣。

    “國內老人普遍還沒有良好的支付體系做保障,往往只能依靠退休金。”在王小龍看來,全社會的養老補償機制還有待建立。

    業內人士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齡化具有典型的“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特點,這是一道“中國式難題”。

    支付能力弱的另一端,是市場化運營的養老服務成本高企。

    據介紹,以往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補貼、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針對的主要是民辦非營利養老機構,為了享受優惠政策,行業內90%的養老服務機構注冊時選擇成為民非組織。但是他們在獲得政策支持的同時,又因機構性質造成土地不能抵押貸款、投資人無法獲得收益等問題。

    一位國資背景的養老行業投資人告訴記者,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一方面激勵不足,另一方面又對政府補貼過度依賴,上述兩種情況并存。

    養老機構經營場所也是限制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以北京為例,由于城區土地緊張又缺乏足夠的養老用地規劃,養老院分布極為不均,需求較大的市區養老院分布較少,大多民營養老院位置比較偏僻,入住率大都很低。王小龍介紹,由于很難找到合適的經營場所,2018年北京城六區新開設養老機構不到10家。

    “痛點”集中破解

    養老作為一個特殊產業,注定不是一個純市場的問題。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離不開有形的政府之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

    此前的2月,國家發改委會同民政部、國家衛健委啟動了“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聚焦普惠養老,圍繞“政府支持、社會運營、合理定價”,深入開展城企合作。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吸引城市政府和企業自愿參與,擴大普惠性養老的服務供給,今年內,國家發改委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4億元給予支持。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這次普惠養老采取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希望探索一種支持社會力量來發展普惠性養老的新模式,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據介紹,今后三到五年,全國將通過城企聯動等方式,使普惠性養老床位增加一百萬張以上。

    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截至3月底,已有62個城市加入城企聯動普惠養老行動,一些城市的企業和個人已經開始得到實惠。以河南鄭州為例,按照規定,試點企業提供約定數量的床位用于普惠性公益性養老用途,享受每張床2萬元的補助,與當地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的兩家公司將分別獲得3600萬元、1560萬元補助。

    近期以來,多地都在緊鑼密鼓開列2019年養老服務改革方案。

    北京市2019年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重點任務明確,西城、豐臺、石景山、通州四區將展開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

    河北省提出,今年將研究制定系統的推動全省養老服務發展政策和實施意見,制定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運營和管理辦法。

    《重慶市養老機構管理辦法》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針對養老機構建設提出了包括稅費減免在內的一系列扶持發展舉措。

    4月16日,養老業更是迎來重大利好。國辦發布《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從放寬養老行業準入、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加大稅費減免力度、增加人才收入等多個維度發力,支持養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其中,針對當前我國養老服務供求不平衡、高質量養老床位一床難求以及養老服務機構普遍反映的“盈利難”“融資難”和“用地難”等突出問題,提出了土地、融資、財稅、醫養結合、人才等一攬子政策支持包。

    這意味著,養老服務中的“堵點”和“痛點”,正迎來一輪集中破解。

    更多北京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北京養老天地網

    http://bj.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財經國家周刊》—吳麗華


    平臺咨詢電話:400-077-1879 平臺咨詢電話:400-077-1879

    ?
    重慶江恒養老服務有限公司 ICP備案號:渝ICP備17009044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一本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96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久久强奷乱码老熟女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日产久久强奸免费的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精产国品久久一二三产区区别|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隔壁老王影院|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电影网2021| 伊人久久久AV老熟妇色|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 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